隨著良渚古城遺址的申遺成功
不少家長帶著小孩
來良渚古城遺址公園
近距離體驗五千年的文明聖地
但好奇是寶貝們的天性
這不,孩子們的問題就把家長難住了
Q
良渚先民穿什麼?像卡通裡那些原始人一樣嗎?
根據考古發現,良渚已經有紡織的技藝,顯示當時可能有人穿戴麻布和絲綢衣物的。而且如果你穿越到過去,很可能一眼就能看穿良渚先民的身份。例如一般人穿的大都是麻布做成的衣服,國王、貴族等穿的可能是絲織成的衣服。所以像卡通裡穿著樹皮和稻草衣服的原始部落居民形象,在良渚古城內大概率不存在。
Q
良渚過去大部分是沼澤濕地。那他們主要吃什麼呢?
在莫角山遺址,從宮殿區域可以眺望到一個大型灰坑。 2010年,考古學家在莫角山東坡發現一處因糧倉失火形成的廢棄炭化稻米堆積坑,據測算,堆積的炭化稻米總量約2.6萬斤。這也印證了良渚人的主食是稻米。此外,他們也有捕魚和打獵,可能還養殖馴化過的原始家豬,有採摘瓜果桃李等蔬果,膳食搭配的營養十分豐富。
Q
良渚先民為什麼這麼喜歡玉?這種玉是不是賣得很貴?
喜歡玉石並不是良渚人的專利,它更像是江浙一帶長久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良渚文化時期的玉器,不僅種類繁多,更是賦予了權力的象徵,例如玉琮是神權的象徵,玉鉞是軍權和王權的象徵,玉璧可能是財富的象徵…
想像一座8倍故宮大小的輝煌古城
良渚先民建造了一座8個故宮那麼大的都城。
最外層叫“外城”,面積約500公頃。除了供人們居住外,它還具有保衛都城安全的功能。
中間層叫“內城”,總面積約300公頃。每面城牆各有兩個水城門(有河道可以讓水流入流出),僅在南面的城牆中部有一個陸城門,可見當時人們出行以水路為主。
最內層是稱為“宮殿區”,面積為30公頃。近年來在莫角山台地頂部共發現35棟房屋基址,其中7座位於大莫角山台基上,4座位於小莫角山台基上。這些房屋建築的體量與規模,反映出只有宮殿與神殿才配有的恢宏氣勢。
開啟良渚文明的「鑰匙」-神人獸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