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遊日記 五千年前的良渚酒文化,來來來,做了這一鬶(guī)~。

五千年前的良渚酒文化,來來來,做了這一鬶(guī)~。

中國人最早發明的是穀物釀酒

「清醠之美,始於耒耜」

可以說是有關中國釀酒起源的點睛之筆

而5000年前的良渚有怎樣的酒文化呢?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太湖流域水網密佈的沼澤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恣意生長的水稻成為了良渚酒業的基礎。

人們一般把陶甑(zèng,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的出現視為釀酒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有了甑才能把穀米炊蒸成乾飯,成為釀酒的原料。當時良渚人已使用甑、甗(yǎn)等陶質蒸器,可能還有箅架等竹木質蒸具,在技術上已不成問題。

當然了,米酒並非人人可得而飲之,生產的稻米必須先保證口糧,剩餘的才能用來釀酒。因此,只有宗教祭祀或上層權貴才能享用米酒。良渚文化的精緻酒器大多出土於大墓的現象,也可佐證這一點。

要問良渚先民心中的水果top榜單,葡萄一定位列其中!

在距今八千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四五千年的浙江平湖莊橋墳遺址(數百粒)、餘杭卞家山遺址(2粒)、諸暨尖山灣遺址( 30多粒)(以上三遺址皆為良渚文化時期),都發現了野葡萄的種子。

▲良渚遺址中出土的葡萄種子

於是,聰明的良渚先民就想到了把野葡萄和稻米混釀的辦法,他們在釀酒過程中開始增加蜂蜜、水果(最愛的是葡萄和山楂)等原料,並可能還添加了大麥和植物樹脂等成分,最後變成了口味獨特的混合型發酵飲料。

甜酒釀你吃過嗎?良渚先民也會釀造喔~

這種低酒精度的酒,在古文獻中,未去酒糟的稱為“醪”(láo)或“醪酒”,相當於現代的甜酒釀,過濾了酒糟的稱為“醴” (lǐ)。

醪帶著酒糟,比較濃稠,古人多以「粥」來形容,南宋陸遊就寫有「社甕撥醅如粥濃」、「酒似粥濃知社到」等詩句,社酒是古代鄉村祭前農家自釀的酒,帶有較多的原始釀酒性質。

醪、醴酒味薄,糖分多,容易酸敗,因此很難推廣,更不能成批生產,算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酒。

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一下

良渚文化中的精緻酒器吧!

(陶雙鼻壺)

良渚文化陶器的胎質主要為泥質灰陶、黑衣磨光陶和褐紅色的夾砂陶等。陶雙鼻壺主要用來盛裝液體器皿。

(黑陶盉) 

陶盉是一種溫酒器。餐與飲相配合,飲品中最受重視的是酒。

(黑陶刻符帶把杯)

 (細刻紋寬把壺)     (彩繪蓋矮足陶盉)

 (雙闊把翹流陶匜)           (獸把手陶盉)

(附蓋實足陶盉)(實足陶盉)(鳥形陶盉)

◆ ◆ ◆  ◆ ◆

了解良渚酒文化

是不是跟小編一樣

覺得5000年前的先民很厲害呢~

关于作者: admin

热门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